loading请求处理中...

关于怎样做贺卡的灵感起源我国古代贺卡发展历史

2021-12-01 15:11:33 阅读 10173次 标签: 设计 作者: 沙沁

    发送贺卡,在目前已经成为了人们相互之间进行庆贺的一种方式,节日贺卡,生日贺卡……许多人将发送贺卡看作是交际中又一重要的形式,针对时下人们对各种贺卡的庞大需求,市面上涌现了很大的一批贺卡制作企业,除了街头店铺出售的哪些贺卡以外,一些高档的贺卡制作企业更是可以为顾客量身定制,当然还有许多人选择自制贺卡。当我们将考虑怎样做贺卡之时,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贺卡在我国的一个发展历史,从中或许可以发掘出你所需要的灵感。

关于怎样做贺卡的灵感起源我国古代贺卡发展历史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

    贺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问候的习俗。那时人们是怎样做贺卡的呢?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这段记录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京城某年过年,有一个士人不想每家每户亲自去拜访,便想出一个偷懒的主意,自己先写好许多有祝福之意的卡片,再吩咐仆人每到一被访之家,便在那家门口放一张卡片,敲门后不等开门,赶快溜走,好让被访者以为他亲自来拜访过。也许这个人一再偷懒,走漏了风声,结果有一户人家一听到敲门声,立马冲了出来,把那个“可怜”的仆人逮个正着。这被看作是“作伪”的行径。但,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问候,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朋友他们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以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做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时的贺帖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样式。清褚人获在《坚瓠首集》卷一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红单就是专用于年节而用红纸制作以表示吉庆意味的贺帖,显然不能在平日中作为名纸使用。这红单可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真正的贺年卡了。

    从西汉开始,那时在我国便有了贺卡的存在,然而在当时,贺卡的作用以及贺卡的样式还没有得到发展,后来经历了许多朝代之后,贺卡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会遇到怎样做贺卡这样的问题,贺卡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贺卡设计公司推荐

成为一品威客服务商,百万订单等您来有奖注册中

留言( 展开评论

快速发任务

价格是多少?怎样找到合适的人才?

官方顾问免费为您解答

 
贺卡设计相关任务
DESIGN TASK 更多
100平小酒馆门头及空间设计

¥2000 已有0人投标

找一位展厅空间设计师

¥100 已有1人投标

公司logo设计

¥600 已有28人投标

衣柜定制结构图设计

¥100 已有0人投标

美式游乐园风格的logo设计

¥300 已有1人投标

JHM 图形LOGO设计

¥500 已有44人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