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优享服务
62项会员特权

你所不知道校对工作程序

发布时间:2021-12-01 08:43:24     阅读次数:12184次     评论数:0次

     我们平时接触的书刊报物等都是很难发现有错误的,那是因为我们在出版之前校对过了的。出版校对不是简单的看一下或者修改一下,我们说我们的工作都是有工作程序的,那么我们校对工作程序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有写过论文的我们都知道我们论文有一稿二稿等,编辑校对也是一样的,校对几次才能保证没有错误,校对工作程序也是很多的。我们一校二校到整理,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来看下我们的编辑校对工作吧程序吧。

你所不知道校对工作程序

   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包括: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等各环节。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可以使用黑马校对软件的严格校对模式替代人工二校。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现在国内大多数出版社和报刊社均已使用黑马校对软件,基本都采用人机结合校对程序。纸质稿件的人机结合的校对流程如下:人工初校+技术整理→誊样→退厂改样→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退厂改样→清样核红→付印人工初校可核对原稿及进行全书的技术性整理工作;计算机二校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校对时间,确保准确率;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电子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计算机一校(主要校文字性差错)→人工二校(主要校是非)+技术整理→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核红→计算机三校(主要校改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编辑本段校对工作方法 对校法 陈垣:“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平行点校:将原稿折叠后,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折校: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读校: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即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 本校法 陈垣: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更能体现‘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编辑上的不足,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 他校法 陈垣:他校者,以他书校本书。使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图书(包括工具书),来进行具体的校对工作。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数据、习语、术语、公式、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 理校法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理,即推理判断。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判断是非,并提出疑问,由编辑部门解决。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使用。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所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负责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误改误”的差错。 校对的话,应该对版本、图书及中文,尤其是古文有相当的见地。

   可见我们的校对工作程序是很多很复杂的,可以看到我们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尊重和对文字的严谨态度,我们一般的刊物都需要经过以上流程才能出版。很好地保证了我们刊物的质量。也使得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规范。一品威客网提供专业校对服务,只要您在网站发布任务需求,就能够吸引百万校对公司给您设计服务。

本文地址:
来源:一品威客,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留言(0

↓展开留言

该攻略尚无留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