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优享服务
62项会员特权

以垃圾分类APP为平台推进社区“智慧防疫”

发布时间:2022-01-19 09:00:59     阅读次数:10920次     评论数:0次

  以垃圾分类APP为平台推进社区“智慧防疫”

  杜欢政 王晓洁

  杜欢政,南京大学华智研究院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晓洁,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在读博士

以垃圾分类APP为平台推进社区“智慧防疫”

  在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疫情防控工作重中之重的形势下,要巩固好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成果,必须守好社区防疫的前沿阵地。习近平主席指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然而,社区防疫承担的工作千头万绪、事项繁杂、人手紧缺,在前一段时期,各地很多社区量体温、限制进出人数等工作仍然是靠社区工作人员纸笔记录。要在目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形势下,给社区防疫工作“提质增效”,提升防疫的智能化程度已成当务之急。中央领导在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

  建议在“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地区,率先推进掌上智慧防疫的尝试。考虑到该地区垃圾分类智能化的渗透率较高,可以此类APP为入口,加载智慧防疫功能,实现社区工作的自然渗透。此举将大大提升社区防疫的工作效率和监测的准确度。考虑到垃圾分类未来在全国的覆盖率将不断提升,未来有望在全国推广这一举措。

  一、智能化水平不足掣肘社区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结此前一段时期全国的社区防疫举措,目前看来,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找人、看护、看门。这三个领域都是以人力为主、智能化技术严重缺席。即便是在一些大城市,社区防疫工作依然是摆摊子、坐椅子、填表格,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依然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

  先来看此前社区工作的三项内容:

  ——找人,即加强人员摸排。区县政府整合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等工作力量,加大落地找人力度,有些地方甚至发起“敲门行动”,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异地归来人员当天找到、当天登记、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到达后当天隔离。

  ——看护,即对高风险人群加强看护、隔离。许多社区都成立了看护小组,与被看护对象保持密切沟通,并提供代购食品、代开药等服务,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

  ——看门,即严格小区封闭式管理。对于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社区一般会联合物业加强管理,对于无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则要选派保安以及其他机关干部参与工作。

  北京昌平区天龙苑小区,由志愿者、社工、物业保安、辖区党员组成的疫情防控队,每天24小时坚守社区出入口,测体温、做登记。(来源:新京报)

  社区工作人员从事这三项工作非常辛苦,但效果却依然有限。并且,大量人力投放在社区防疫,难以维持,只适用于“战时状态”,今后如何有效进行社区防疫,依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详细分析,当前社区防疫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力需求大,缺口难以弥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区政府临时抽调了2000个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日夜值守。但随着复工全面开启,相关机关单位的工作任务量也在增加,此举难以为继。

  (二)手段单一,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此前,社区防疫基本是单纯靠人力,“跑腿”。有的小区甚至派社区人员“守夜”,而任务只是给进出社区的人量体温、查出入证。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平台上,守夜人的视频获赞很高。社区工作人员的风险精神值得肯定,而这也充分体现出防疫工作数字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工作内容单一,只有控制,没有预测,缺乏应急动员能力。虽然社区工作非常辛苦繁杂,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其实并不掌握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只能记录一些出入的基本信息,管住了人流,却没有最重要的“信息流”,零散信息无法形成网络、分析功能欠缺,防疫工作只有控制、没有预测。

  在交流限于纸笔记录的情况下,社区防疫的方式也不利于应急工作的开展。许多小区传达措施都是通过给业主打电话这一“土办法”,有的社区工作者戏称自己就是“电话专员”。

  (四)工作方式僵化,反而加剧了居民密集。有的小区事事要求居民签字,过于形式主义,在居民到门口提货柜取货时都要求提货者填表,实际上增加了人员密集程度和接触机会,与防疫初衷背道而驰。

  二、建议社区防疫实现智能化升级,以垃圾分类APP为入口整合防疫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加速社区防疫智能化部署,此举不仅是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的必要举措,也是着眼长远构建社区防疫战线的核心内容。

  (一)社区防疫的智能化能提升社区人员办事效率、节省大量人力。例如此次新型肺炎事件,社区需要高效、高频、网格化统计居民体温信息,还需要高效调度街道,物业,社区医疗人员等,开展一线应急工作。实际上,这些功能通过智能APP都可以实现。

  (二)社区防疫的智能化能够大大扩充目前的防疫功能,使防疫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有效。未来,社区智能防疫的体系应与社区医院的信息相连(在符合个人隐私法规的前提下),更加有助于社区开展实时、动态的防疫,不仅能实现控制疫情,也有助于对可能发生的疫情进行预警。

  (三)社区防疫的智能化有助于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防疫与应急备灾紧密相关,此次疫情中,社区不仅需要处理“防”的问题,还要处理疑似感染人群的隔离、运送医院等事项,在武汉,这一挑战更为严峻。而智能化的社区防疫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大大加强社区的信息掌握能力、应急动员动力以及与其他部门的互动沟通能力,将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损耗降到最低。

  (四)社区防疫的智能化提升了社区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社区长治久安。通过社区防疫的智能化,社区加强了与居民的联系、沟通,也畅通了应急备灾的数字化渠道,不仅有助于当前防疫工作的开展,长远看来,也有利于社区的长治久安。这一类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疫情、自然灾害和其他人为因素引发的紧急情况,筑牢了社区的“抗风险能力。

  垃圾分类APP(来源:深圳app软件开发)

  在具体措施上,再让居民去安装APP成本巨大,不仅推广、宣传难,让居民保持粘性、愿意打开APP更难。因此,在现APP上增加社区防疫功能,是更可行的选择。以垃圾分类APP为入口作为社区智能防疫平台,主要优势有以下两点:

  1. 我国垃圾分类一线服务人员人数多、覆盖广。他们直接掌握社区居民实名信息,与社区居民、街道、物业等日常交流密切,联动能力较好。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如果组织得当,垃圾分类人员还可以作为政府能力以外重要的社会化应急人力资源补充。

  2. 借此实现对垃圾分类人员的有效防疫检测。垃圾分类一线服务人员又具有接触污染物频繁,感染风险高的特点。对他们健康情况的监测,在精准度和频次方面的要求更高。正好可以借垃圾分类软件,对这一特殊人群开展动态实时的健康监测。

  利用现有的垃圾分类实名APP,可以增加以下服务,作为社区防疫的必要内容。分别为通行身份码、周边医疗资源查询、市民健康信息上报、在线诊疗服务、疑似病例绿色通道、新型肺炎保险等。

  “通行身份码”是指为每位居民生成唯一身份二维码,同时关联城市相关上报数据核验后台,帮助社区执勤人员实现无接触、快速验证审核的效果。

  “周边医疗资源查询”是指向社区居民快速提供周围的医疗机构、药房等信息,帮助居民快速对接所需的医疗服。

  “市民健康信息上报”是指协助政府应急部门采集网格化居民体温,同时反馈发热、呕吐、腹泄等主要症状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垃圾分类一线服务人员,在线下对居民使用开展引流和指导,增加覆盖率。

  “在线诊疗服务”是指与在线诊疗机构合作,为居民提供基础的在线诊疗服务,可以开展初期排查,或与疫情无关的其他轻微病症处理。

  “疑似病例上报通道”是指针对高度疑似症状的居民,提供直接对接当地应急部门的绿色通道,并给予居民充分的信息和指导,引导并协助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治疗。

  “新型肺炎保险”是指发动保险公司资源,为居民提供极低保额的新型肺炎保险,解除居民的就医费用后顾之忧。

  通过这一APP,社区可以快速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集中处理,基于大数据重点排查补漏、重点防范,极大提高人力效率。同时,社区还可以了解居民生活需求,提供医疗服务、减轻首次排查医疗资源的压力,也能够借此为换位工人提供密切监控和贴身关怀。

  对市民而言,这一APP的防疫功能则帮助其减少了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直接物理解除,还能免费获取在线医疗、保险等保障服务,做到“小病不出门”;还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向社区求助药品、食物、生活物资。

  考虑到科学部署、持续改进、有序推进,有必要在小范围内试点社区防疫数字化项目。可以先在数字化程度较高、垃圾分类开展较好的长三角地区试用并观察用户体验、分析用户反馈。这一平台的初期上线需要政府高层协调城管、环卫、卫健委等多个部门,以实现效果最大化、切实造福百姓。

本文地址:
来源:一品威客,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留言(0

↓展开留言

该攻略尚无留言记录